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纪实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作为脱贫的“五个一批”之一,教育扶贫被赋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确保把党和国家以及学院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实了解贫困家庭学生实际情况,使学院资助宣传工作更有成效,学院于2017年7月26日—8月30日组织开展了“精准资助基层行”学生家访活动。
此次家访活动主要针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共抽调学生处团委工作人员、部分分院党总支书记和学工办主任等十余人,于辅导员培训结束后的第二天开始陆续前往陕南、关中以及青海玉树等地进行学生家访。为保证此次出行不走过场,真正了解我校贫困生真实家庭情况,为下一步的学生资助工作提供第一手详实资料,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同志在贫困生库中随机抽取了数名学生,走访途中才与学生取得联系。
(一)“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纪实之秦巴山区
7月26日,以信息工程分院党总支书记高掌平为组长,学生处宋晓玲、孙洁、党娜3人为成员的陕南家访小组,在为期十天的辅导员培训结束后立即马不停蹄地赶赴陕南秦巴山区,前后辗转至汉中洋县,安康宁陕县、汉阴县、旬阳县、紫阳县,商洛商南县等10余个乡镇进行走访和慰问。
一路上,走访小组经历了失去信号险些迷路、山中无路弃车步行、山路坍塌悬崖边行走、酷暑中高温考验等种种困难,上山下田,走村入户,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将党和国家对学生的资助政策带进了家家户户,并为每位贫困学生各送去了500元慰问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借着国家资助政策的东风,克服当下的困难,自强自立,奋发上进,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努力拼搏,改变困境,走出大山。
(二)“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纪实之关中平原
7月31日,由团委副书记刘钊、生物工程分院学工办主任贺立虎、学生处工作人员李萌组成的精准资助基层行第二小组出发赶往我省关中东部地区,进行相关家访活动。小组成员不畏酷暑,历时三天辗转渭南市白水县、合阳县、韩城市数个乡镇,为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庭送去了学院的关怀与慰问。
韩城市桑树坪镇地处高祖山南麓山下,由于其下辖行政村赵家沟村和杨湾村地处山沟交通不便,家访小组只能弃车步行,徒步1个多小时才到达学生家中。几位老师详细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并耐心向学生及家长讲解了国家和学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的相关资助政策,鼓励学生不要被困难吓倒,而要在各项政策的帮扶下自立自强,克服眼下的困难,努力学习,以一技之长带动全家脱贫致富。同时,家访小组还未学生送去了慰问金以及“科学理性消费,抵制不良网络贷款”等宣传资料,帮助学生甄别网贷陷阱等。
(三)“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纪实之藏区高原
“党旗飘过巴彦路,精扶再暖民族情”!8月3日,由学生处统一组织、水利工程分院副院长刘儒博带队的精准资助基层行省外家访组深入玉树藏区农村,走访了我院玉树班(“精准扶贫水利(生态)民族订单班”)部分贫困学子家庭,给他们送去学院的温暖。青海玉树属于贫困山区,2016年玉树班有7名同学建档立卡并按照相关政策享受了国家和学院的双重补助。
“学生家过的好不好?能不能交起学费?脱贫有没有希望?”始终是家访组关心的问题。每到一处,刘院长都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通过拉家常,不断向学生家长讲解党的扶贫政策和学院的扶贫措施,嘱咐他们燃起生活的希望,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帮助孩子完成学业,最终实现脱贫。最后刘院长送上慰问金并征求家长的扶贫意见。学生多增拉毛是去年享受“建档立卡”补助的一名藏族学生,父亲失业,家庭收入微薄,她说:“国家的扶贫政策非常及时,使我能够在学校安心学习,重新有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经过实地走访统计,在随机抽取的这些学生中,几乎各类贫困学生在这里都有体现。有不堪贫穷困苦幼年时母亲出走的,有被生活重担压垮父亲早逝成为单亲的,有先天残疾的,有父母亲大病的,有受灾致贫的……每走进一户学生家庭,同行的几位老师几乎都会忍不住落泪,但看着学生们淳朴坚强的笑脸,又感觉颇为欣慰。生活本身就是处处充满苦难,只有勇敢面对,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直击困难的痛脚,成为人生的强者。
一次家访活动,将近八千公里的行程,愈能体现资助工作任重道远!现在的资助政策越来越全面,资助力度越来越大,从学前教育一直到研究生教育都有对应的资助项目,可即便如此,还是有那么多的难题。此时的我们应该更能体谅党和国家的难处,也更能体会党和国家为攻坚克难、消除贫困,把全国人民带上康庄大道的决心和魄力。鉴于此,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抓手,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访家庭合影
走访小组向学生介绍精准资助政策,询问家庭情况
发放慰问金
走访组与学生家庭成员合影
走访小组向学生介绍精准资助政策,询问家庭情况
(学生处 党 娜)